南方日报:让公费师范生发挥出更大作用
2018-08-14 16:47:32 来源:南方日报
实施11年之久的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》有了新变化。据教育部近日出台的新规,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”将调整为“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”。具体表现为,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、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,毕业后一般回基层学校任教,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(此前是10年)。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,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(此前是2年)。
变“免费”为“公费”,一字之调整,透露出完全不同的意味。“免费”二字,容易被理解为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的一种特殊帮扶,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读“免费师范生”,有时候会遭遇异样的眼光。调整为“公费”,意思是一种无差别的政策支持,不管是什么生源,只要有志于教育事业,都可以报名。这种变化虽然细微,但从一些列政策配套的需要来看,是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必须解决的制度性前提。同时,变10年为6年,是正视到了“免费师范生”的现实诉求。虽然政府鼓励他们终生从教,但在多元社会的大环境之下,在基层服务时间过长,不利于免费师范生规划自己的人生,以及选择多样性的工作、生活方式,甚至很多人因为这种捆绑年限过长,放弃了选择从事教师职业。在这一点上,国际经验普遍规定服务年限为5年左右,实践已经证明,此种年限规定更接地气也更为实际,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。
这两方面的调整,从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乡村教育的“失血”问题。毋庸讳言,乡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,尽管新校舍不断建成,教师待遇稳步提高,然而乡村教育的“失血”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,其中表现最突出的,就是教师的流失率较高。从教师培养机制来讲,师范院校的培养特别是“公费培养”,是保障乡村教师“回血”的重要支持机制,这意味着必须作出政策调整。过去的经验表明,“免费师范生”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“下不去”,对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仅有31.9%的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,他们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,而且不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。二是“留不住”,基础教育在一线,需要有甘于付出的理想和情怀,更需要有忍住外界诱惑的定力,这对年轻人来说并不容易。从这个层面上,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加大政策吸引力,招录更合适的学生,从而为振兴乡村教育助力。
如何鼓励公费师范生下得去、留得住?有人认为,应该加强行政的主导能力,强化“具保”“履约”“批准”“处罚”这些环节,千方百计保证他们下基层,并着力防止公费师范生流失;也有人认为,应以激励、引导、尊重、宽容的态度,面对实际,重视大多数公费师范生的合理诉求,加强有关服务。应该说,这两种意见都很有道理,首先要明白的是,公费师范生是一种庄严的承诺,不管你热不热爱这份事业,只要签订了回基层任教的协议,就应严格恪守协议中的责任,倘若违反协议,追加违约金甚至纳入失信名单都是必要的程序。其次,要重点改善乡村教师的待遇、培训和职称评审等,让待遇提升的幅度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,让职称评审的改善带来晋升和改变的希望。此外,要完善公费师范生的录用、调取和退出机制,使其呈现比较开放的状态,从而释放出制度活力,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与其中。
教育强,国家强。而强教育,强教师是关键。切实把乡村教育办好,应该紧紧抓住教师培养这个“牛鼻子”,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尊严,让他们为教师这份职业感到自豪与荣光。
[责任编辑:]
相关阅读
推荐内容
- 企业如何做软文营销? 软文营销的形式有哪些? a>
- 六代中医传人张喜海:守正中医创新治骨法 传承中医精华济苍生 a>
- 统计局:7月日均发电206.5亿千瓦时 创历史新高 a>
- 生态环境部通报黄陵煤化工环境问题查处情况 40人被问责 a>
- 让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a>
- 分享与重思哲学的跨文化整合 a>
- a>
- 光明日报: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a>
- a>
- 刘爱华:7月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难能可贵的 a>
- 在稳中有变中实现稳中求进 a>
- a>
- 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、建功立业新时代】投身基层 服务农村——李保国精神在燕赵大地熠熠生辉 a>
- a>
- 非遗成为必修课——晋中学院非遗进校园一瞥 a>
- 中国民乐奏响开罗萨拉丁城堡 a>
- 特朗普签署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a>
- 保利地产上半年营收595.14亿元 签约额超2000亿元 a>
- a>
- 统计局: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企稳 a>